校园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师生的人身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平安。今年10月,被称作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将正式实施。教育部门如何贯彻《食品安全法》?如何运用《食品安全法》对学生进行德育等方面的教育?当前校园食品安全的现状怎样?如何通过健康教育预防食品安全问题?为此,记者专访了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巡视员廖文科。
问:教育部门如何落实《食品安全法》?
答:党和国家非常重视食品安全。最近我参加了几次食品安全方面的会议,国务院领导均出席会议并讲话,反复强调加强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推动食品安全的法治化进程。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视以及依法管理食品安全的决心。从落实《食品安全法》的角度来讲,教育部门首先要做好以下几件事:一是要认真组织学习好新的《食品安全法》,尤其要了解《食品安全法》中与学校食品安全有关的规定和要求都有哪些。二是要根据《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相关具体的实施意见和规章制度,把国家的法律法规转化为各级各类学校可以具体操作的规章制度。三是要严格执法,增强法治意识,严格依法依规管理校园食品安全。四是要对违规违法的事件进行严肃处理,以儆效尤。
问:如何在具体工作中体现“尚德”?
答:2015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的主题为:“尚德守法 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法治化水平”。落实《食品安全法》,一方面要坚持食品安全法治建设,将食品安全治理纳入法治轨道;另一方面,要加强“尚德”教育,真正做到“三心”。一是要有爱心。学校管理者和食堂经营者首先要有爱心。天下做父母的人都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去吃不干不净的食品,也不会采购变质食品给自己的孩子吃。同理,学校管理者和食堂经营者也要像关心自己孩子健康和安全一样关心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校园食品安全,保证校园食品安全。二是要有良心。保证孩子吃饱吃好,学校相关人员必须要有职业道德,即要有起码的良心。要做到不糊弄人,不采购变质食品,时刻把孩子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三是要有责任心。校园食品安全关系到校园的方方面面,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严格遵照规章制度执行、操作、把关,这也要求我们从业人员必须以高度敬业的责任心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问:当前校园食品安全现状如何?
答:近年来,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包括具体从事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总的来讲,形势正向好的方面发展。卫生部门权威的统计分析表明,学校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近些年总体上呈下降趋势,食物中毒事件越来越少。但学校食物中毒发生的数量占全社会食物中毒事件数量的比例还比较高,说明我们对学校食品安全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食品安全的相关法规、制度和措施、要求还没有落实到位。一些农村学校食堂条件、设施配备都还存在问题。
问:教育部是如何加强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的?
答:一是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规章制度。如《学校食堂与集体用餐管理规定》对学校食堂硬件建设、软件管理、制度建设,食品安全教育以及发生食物中毒怎么追究,都做了详细规定和要求。如《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将学校食品安全的责任明确到部门、明确到人,对教育、卫生部门应承担什么责任,学校食堂从业人员要承担什么责任,学校领导要承担什么责任,都做了一系列的规定。
二是加强日常管理。在工作中,我们将学校的食品安全纳入到年度的工作计划里,对学校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了部署。每学期开学,都要将食品安全作为学校开学准备工作的重要内容,进行一次检查。每年的6至7月间,气温上升,很容易发生食物中毒事件,我们采取不同方式,提醒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做好食品安全的各项工作。同时对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通报,建立通报制度。
问:我国是如何开展食品安全教育的?
答: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教育,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他们,让他们在有效的范围内防范食物中毒的发生,是我们当前亟需要做的事情。事实上,很多地方在推广营养餐的过程中,都在用餐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营养、节约、感恩等方面的教育。结合具体的用餐过程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比单纯在课堂讲知识会更有效果。
加强学校的食品安全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一是健康教育。我们把原来的体育课改成体育与健康课,将营养、健康、食品卫生方面的知识都放在体育与健康课程里面,通过体育与健康课对学生进行教育,让他们懂得这方面的知识,掌握相关的技能。
二是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包括学校板报、校园网络、宣传栏,甚至闭路电视、广播等途径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的教育。
三是开展主题活动。像在各地和各校开展的“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都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教育作用。(本报记者 李小伟)